阻燃风筒布的日常维护是保障其阻燃性能、延长使用寿命及确保通风安全的关键,需遵循 “定期检查、及时修复、规范存储” 的原则,具体操作步骤如下:
一、日常检查(每日 / 每周,根据使用场景调整频率)
外观完整性检查
逐段查看风筒布表面是否有破口、撕裂、涂层脱落(如 PVC 涂层起皱、开裂),重点检查接头处、与风机连接的端部(易受风压冲击)及贴近岩壁 / 支架的摩擦部位;
检查缝合线或热合缝是否松动、脱线,尤其是风筒搭接处(搭接长度需≥100mm,若不足需重新固定);
观察风筒布是否有霉变、硬化(橡胶材质)或发脆(高分子材料)现象,此类情况可能导致阻燃性能下降。
阻燃与安全性能核查
检查风筒布表面的抗静电涂层是否完好(可用万用表检测表面电阻,需符合 MT 164-2007 标准,≤3×10⁸Ω),若涂层脱落需标记待修复;
对于重复使用的风筒,定期(每 3 个月)抽样进行简易阻燃测试(如用打火机短暂点燃边缘,离开火源后应在 10 秒内自熄,无熔融滴落物),不合格者立即停用。
安装状态检查
确认风筒布悬挂是否平直,避免扭曲、折叠(会增加局部风压,导致破损);
检查挂钩 / 吊环是否牢固,间距是否均匀(建议每 50-80cm 一个挂钩),防止风筒因重力下垂造成局部磨损。
二、破损修复(发现问题后 24 小时内完成)
根据破损程度选择修复方式,核心是保证修复后不影响阻燃性和密封性:
小破口(直径≤50mm)修复
用干布擦拭破口周围 20cm 范围,去除灰尘、油污;
裁剪与风筒布同材质的阻燃补丁(尺寸比破口大 30mm 以上),在补丁和破口处均匀涂抹专用阻燃胶水(如氯丁胶、聚氨酯胶);
待胶水半干(约 5-10 分钟)后,将补丁对齐贴紧,用橡胶锤敲击压实,确保无气泡,静置 24 小时固化。
中大型破损(直径>50mm 或撕裂)修复
若为直线撕裂,先沿撕裂方向用阻燃线(如芳纶线)锁边缝合,防止裂口扩大;
按 “小破口修复” 步骤贴双层补丁(内层补撕裂处,外层覆盖整个修复区域),或采用热合机(针对 PVC、PE 材质)热压密封(温度控制在 150-180℃,压力 0.3-0.5MPa)。
接头脱开修复
拆除旧接头,清理接口处残留的胶水和杂物;
重新对齐风筒接口,用专用卡箍(不锈钢材质)箍紧,或在接口重叠处涂胶后用螺栓固定(间距 50mm,加防水垫圈),确保风压下无漏气。
三、清洁与存储(闲置或更换时操作)
清洁处理
从井下取出后,用清水冲洗表面煤尘、泥浆(禁用强酸强碱清洁剂,避免破坏阻燃涂层);
自然晾干(避免阳光暴晒,防止材料老化),晾干后检查是否有隐藏破损。
规范存储
存储在干燥、通风的库房内,远离火源、热源(如暖气片、电焊机),避免与油类、化学品接触;
按长度卷成圆柱形(直径≥50cm),外层用塑料膜包裹防潮,平放于货架上(禁止堆叠重物,防止压变形);
不同规格、新旧程度的风筒布分开存放,贴标签注明使用时长、修复记录,优先启用较新的风筒。
四、特殊场景维护(如高瓦斯、高湿度矿井)
高瓦斯矿井:每周增加一次抗静电性能检测,发现涂层失效立即更换,避免静电引发危险;
高湿度矿井:每月检查风筒布内侧是否有霉变,可定期喷洒防霉剂(需与阻燃材质兼容);
掘进工作面风筒:每次移动后必须重新检查挂钩和接头,避免因移动摩擦导致的隐性破损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维持阻燃风筒布的性能,一般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30% 以上,同时确保在矿井复杂环境中始终符合安全标准。